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關於我們 學術活動 系所公告 演講資訊 活動公告 教師招聘 招生資訊 榮譽事蹟 系所成員 學生專區 招生資訊 聯絡我們 陽明交大 搜尋 EN

學生專區

碩士班
博士班
研究成果
獲獎榮譽
活動花絮
相關連結
未來發展

陽明交通大學歷年課程時間表陽明交通大學選課系統陽明交通大學課務組

課程地圖PDF

Projects

課程綱要

【本所歷年修課規定 (含輔所)】

【畢業基本門檻】

  • 最低修業年限:2年
  • 應修學分數:30學分

    (另有小論文點數、教育課程的門檻規定)

【必修】以下科目共計9學分

  • 傳播理論
  • 傳播科技專題講座
  • 新媒體與傳播工作坊
  • 傳播研究方法:量化取向/質化取向(二擇一)

【必選】以下科目選4門,共計12學分

  • 112學年度起修課規定新增必選課程:虛擬實境暨擴增實境傳播研究
  • 112學年度起修課規定新增必選課程:使用者經驗設計研究 ( 原”使用者經驗研究與設計” )
  • 媒體策略管理與行銷 (110學年起更名為”傳播媒體、品牌與行銷” )
  • 組織傳播與公共關係 (110學年起更名為”公共關係與危機傳播” )
  • 多媒體人機互動概論
  • 雛形設計與製作 (109學年起更名為”使用者經驗研究與設計” )
  • 科技/科學傳播 (110學年起更名為”環境與健康傳播” )
  • 網路與社群媒體行銷 (109年起更名為”網路與新媒體行銷” )
  • 娛樂媒介與故事行銷
  • 網路空間與社群
  • 媒體文化專題
  • 科技新聞與公關實務 (109學年起更名為”互動媒體與閱聽人專題” )
  • 傳播與認知心理學
  • 整合行銷傳播專題
  • 說服理論與實務

(開課內容依不同學年度有所差異,詳細資訊請參見各學年度修課規定)

修業規章 (含小論文點數、指導教授選定、碩士畢業論文等相關規定)

表格下載

【學分/課程】

【指導教授】

【學術成果獎勵】

【學術競賽獎勵】

【小論文點數】

【申請論文口試】

  • 本校研究生學位考試學籍及畢業離校退費處理原則 (請務必詳讀) (.odt) (.pdf)
  • 畢業流程 (請務必詳讀) (.odt)
  • 碩士班畢業審查表 (.odt)
  • 碩士論文口試申請 (須於口試前一個月提出) (.odt) (.pdf)
  • 碩士論文口試程序單及表格 (口試當天必備) (.odt(.pdf)
  • 學位考試成績表 (.odt)
  • 指導教授同意上傳論文程序單 (.odt)(.pdf)
  • 學位論文學術倫理暨原創性比對聲明書(.odt)(.pdf)

【論文繳交與離校須知】

  • 本校碩士論文格式 (.pdf)
  • 傳播所碩士論文封面及書名頁須知 (.pdf)
  • 離校注意事項(口試後注意事項) (.pdf)

【僑外生獎學金】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僑外生實習獎學金辦法(補助內容及其他詳細資訊請參考附件簡章及國際處網頁公告: https://oia.nycu.edu.tw/) (.pdf)

課程簡介

2017年起,本校應用藝術研究所「傳播與科技組博士班」由傳播研究所規劃、辦理,以培育全球傳播領域頂尖研究者為目標。課程涵蓋「新媒體與使用者經驗」以及「新媒體與行銷傳播」兩大面向,學生先透過核心課程建立紮實知識與方法基礎,接著修習核心選修課程以建立研究專長,最後經由專題、講座、論文發表等培養獨立研究能力,並鼓勵學生參與尖端研究計畫。畢業生規劃以進入世界各大學從事學術研究與教學為主。一般約在五至六年完成學業。

課程特色

傳播與科技組博士班課程包括「新媒體與行銷傳播」和「新媒體與使用者經驗」兩大領域。

  • 新媒體與行銷傳播:
    掌握新媒體的特質與潛力,結合媒介效果、組織管理、敘事說服、公關宣導等知識,培育學生數位時代傳播的創意和技能。
  • 新媒體與使用者經驗:
    以使用者經驗與心理學為基礎,探索互動設計、認知科學,與科技藝術,發展以人為本的科技體驗,培育數位創作以及研究專才。修課重點(完整內容請下載修課規定)

修課重點(完整內容請下載修課規定)

一、必修課程( 4 門,共計 13 學分)

1. 傳播理論
2. 知識與方法
3. 藝術與設計專題研討(1 學分,需修滿 4 學分)
4. 「傳播研究方法: 量化取向」或「傳播研究方法: 質化取向」(二擇一)

二、選修課程(以下課程選 4 門,共計 12 學分)

A. 新媒體與行銷傳播領域
媒體策略管理與行銷、組織傳播與公共關係、科技/科學傳播、網路與社群媒體行銷、娛樂媒介與故事行銷、與其它經本所課程委員會決議為本領域之課程。

B. 新媒體與使用者經驗領域
多媒體人機互動概論、雛型設計與製作、網路空間與社群、媒體文化專題、傳播與認知心理學、視覺傳播、與其它經本所課程委員會決議為本領域之課程。

博士班研究生須在以上選修課程中選修四門,並於資格考第二科以前於以上兩領域中擇一領域為主修領域,且須修滿該領域三門課程。

三、其他選修課程(合計 8 學分)
附註:碩士班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先修課程可列入畢業學分之計算。

資料下載

  • 108學年度修課規定 (PDF)
  • 修業規章(108.10.08修訂)(ODT)
  • 畢業點數規定(108.10.22修訂)(ODT)
  • 資格考試規定(108.10.22修訂)(ODT)
  • 博士班資格考申請表 (ODT)

2025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研討會名稱

臺灣傳播學會 2025 年會「Al or IA? 後人類傳播想像」

作者

  • 盧泓歧、龔庭緣、鄭雅嫚
  • 趙子寧、張允軒
  • 簡睿、姚思宇
  • 張雅婷、吳怡萱、吳紘峮
  • 鄭雅嫚、李秀珠

論文名稱

  • 此時此刻,You and Me: 以心流經驗探討線上演唱會中逃避現實體驗對粉絲忠誠度的影響
  • 妝點美麗,綠動未來: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如何塑造永續美妝產品之購買行為
  • 用脆打破沉默:初探Threads與Facebook、Instagram的政治表達比較
  • 永續浪潮,網紅永續主張對閱聽人永續行為之影響: 以台灣永續網紅為例
  • 以說服知識模型探討CSR契合度、感知動機與敘事形式對消費者態度的影響

2024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期刊名稱

Social Science Medicine

作者

  • 曾懷寬(李秀珠教授、羅仕宇副教授合著)

論文名稱

  • 採用危機資訊尋求與處理模式來檢驗性格對台灣民眾接種意願的影響

研討會名稱

TAICHI2024 第十屆台灣人機互動研討會

 

 

 

 

 

 

 

2024 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與行銷創新學術研討會

 

第74屆國際傳播學會年會

 

 

 

2024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人智協作」

 

 

 

 

 

 

 

 

 

 

 

 

 

 

 

 

 

 

 

 

 

 

臺灣傳播學會 2024 年會「傳播與民主韌性」

作者

  • 陳姿吟、嚴霖、劉慧瑄
  • 張慈心、白瑋婷、蔡旭娟
  • 張慈心、蔡旭娟、白瑋婷
  • 吳紘珺
  • 曾懷寬、陳德玲 (李秀珠教授合著)
  • 賀姵靜、王昭雲、張玳瑄
  • 張玳瑄、賀姵靜、陳信祐
  • 吳岦鄅、楊正歆
  • 楊靈鈺、楊云瀧、吳紘珺
  • 楊正歆、賴韻年、許嘉文
  • 張德凱、李亮頤、游文靜
  • 陳唯一、王威、楊正歆

 

  • 陳泓宇、潘昱丞、黃書藝
  • 王怡文、閉恩濡、王玥
  • 孫宛琳、陳怡蓁、余佳柔
  • 李亮頤、王威、許嘉文、關永鎮
  • 楊云瀧、楊靈鈺、黄斯頎
  • 李芷容、曾琬畇、朱靖雯
  • 賴韻年、張玳瑄、陳映璇
  • 陳映璇、陳心葳、廖惠玲、江亭儀
  • 余佳柔、蔡嘉菱、孫宛琳
  • 潘昱丞、吳岦鄅、劉慧瑄
  • 曾琬昀、朱靖雯、李芷容
  • 蔡嘉菱、陳泓宇、楊正歆
  • 陳怡蓁、余佳柔、孫宛琳

論文名稱

  • 不滑掉,才有料:探討短影音廣告中社交線索對品牌記憶與識別之影響(Poster投稿)
  • 別讓恐懼阻止你的善良:探討虛擬實境中自我效能和社會臨場感對增進利社會行為意圖的效果(Poster投稿)
  • 不同虛擬實境控制器對心理狀態影響之研究(Poster投稿)
  • 越真實越討喜?以網紅真實感探討粉絲對網紅 與品牌態度與行為意圖之影響
  • 比較台灣民眾外向性與神經質對新冠肺炎資訊尋求與處理之效果差異
  • 點擊訂閱到永遠忠誠:價值認知與球隊認同對頻道忠誠度與持續使用意願之影響一以 Twitch「中信兄弟官方頻道」為例
  • 買到即賺到?探討負面團購商品訊息對網紅及團購意願之影響
  • Chatbot 打造鐵粉:探討職籃球隊遊戲化聊天機器人知覺價值對球隊認同、球迷社群參與及忠誠度之影響
  •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探討事先預期與聲譽在品牌危機中對名人代言人的影響
  • 「CSR 資訊重要嗎?」一探討CSR獎項評比表現與 CSR 豐富度對危機後組織聲譽與購買意圖及負面口碑意圖之影響*學生組論文競賽優勝
  • 「You」質 STEAM 教育:社群影音格式與社會規範對 STEAM 社群參與、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之影響
  • 以使用與滿足理論探究 Instagram 和 Threads 的使用者動機和行為

 

  • 當新聞找上我之時?AI素養、演算法意識對新聞過載與新聞找上我感知之影響-以演算法抵抗作為中介效果
  • 未成年人代言名牌包?從未成年代言精品品牌探討代言人配適度、假定影響之影響對後續行為策略關聯性研究
  • 聲信不疑?AI主播性别與新聞類别對新聞可信度之研究
  • 從自我一致性理論探討名人的人類品牌延伸:以台灣名人即食拌麵市場為例
  • 隨波逐流與另類狂歡?以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游戲玩家使用網路抽象文化的需求、滿足與身份認同
  • Insta 觸動心弦:以集體行動的社會身分認同模型 (SIMCA)探討Instagram 限時動態互動功能對流浪動物領養意願的影響
  • 你推好物我就買:論品牌依附與社群參與對購買意圖之影響一以Dcard好物研究室為例
  • 你夠了解自己嗎?探討心理測驗廣告對廣告效果與分享意圖之影響
  • 笑看政治?探討政冶諷剌秀的收看動機、政治態度興政治參與的影響 ——以《夜夜秀》為例
  • 社群「擬」我他:以自我呈現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社群媒體上AI 圖像生成作為頭像之使用意圖
  • 短“癮”音操縱選民的心?探討政治短影音使用行為強度對總統候選人好感度、感知意見極化與線下政治參與意圖之影響
  • 「訊息私密性比追蹤更有效!」創作者的自我揭露與訊息私密性,在社群平台上的擬社會互動關聯性研究:以 Instagram 廣播專區為例
  • AI會是網紅下一個秘密武器?探討網紅使用 AI生成内容與網友評價對閱聽人行為意向的影響 *學生組佳作論文

2023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期刊名稱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作者

  • 曾懷寬 (李秀珠教授、羅仕宇副教授合著)

論文名稱

  • 不實訊息來源可信度在社群媒體上調節更正訊息的有效性

研討會名稱

2023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介的真實 Mediated Reality

 

 

 

 

 

 

 

 

 

 

 

2023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衝突下的傳播辯證

作者

  • 許立融
  • 蘇可柔
  • 劉芷均、江亭儀、許嘉文
  • 蕭宇彤、蔡旭娟、王威、吳佩容
  • 許文欣、陳姿吟、留健蕙
  • 賴宸諭鍾宜蓁許文欣
  • 關永鎮陳彥云
  • 蕭之晴林韋宏賴宸諭
  • 江亭儀劉芷均許嘉文
  • 留健蕙黃書藝吳紘珺
  • 張慈心鄭雅嫚留健蕙
  • 劉慧瑄嚴霖蔡旭娟
  • 嚴霖劉慧瑄許馥嘉
  • 鄭雅嫚張慈心留健蕙
  • 許嘉文賴宸諭江惠翎

論文名稱

  • 當我成為一個陌生的虛擬化身:從解釋級別理論看心理距離對創造力的影響
  • 光是業配還不夠:論內容知識性與激勵感對健身網紅可信度、真實度以及閱聽人行為意圖之影響
  • 越滑越上癮!從人格特質探討短影音的使用與滿足
  • 看遊戲比自己打還好玩?以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觀看遊戲實況之時間取代、知覺價值、多工和打遊戲優先權之關係
  • 酸言酸語左右你我? 新聞立場與情緒類型對核能立場的影響
  • 疫情時代的面試印象管理:初探求職者人格特質、應徵職位與口罩樣式的搭配效果
  • 「留言危機」-負面留言的捷思線索對企業危機的影響
  • 發生危機時,如何好好說道歉:探究組織使用道歉及補償為危機策略之時機與種類
  • 素人開團推坑更有力?微網紅(Key Opinion Customer)網紅特質對團購購買意願之影響
  • 線上陪讀有用嗎?以情緒和社會臨場感觀點探討 Study With Me 對學習效能與注意力之影響
  • 探究新聞短影音留言呈現形式之不同對閱聽人造成的影響
  • IG 創小帳比較快樂?探討 Instagram 虛假自我呈現與使用小帳對負面心理健康的影響
  • 探討社群媒體使用方式與體重管理之影響
  • 一圖擊中笑點:探討迷因行銷廣告一致性的廣告效果
  • IG讓我追劇“趣”!Netflix Instagram品牌情感、社群參與和觀影意願

2022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研討會名稱

2022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

 

2022跨域創新國際設計研討會

 

2022科學傳播與科普素養國際研討會

 

2022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元宇宙 METAVERSE」

 

 

 

 

 

數位創世紀學術實務研討會

 

 

 

 

 

想像大未來–數位多媒體教育的前瞻暨挑戰國際研討會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後疫情時代的傳播與社會:媒體做為基礎

 

 

 

 

 

 

 

 

 

 

 

 

 

 

 

 

 

 

 

 

 

 

 

 

 

 

 

 

 

 

 

CHI 2022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第72屆國際傳播學會年會

 

 

 

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暨學術研討會

 

未來之前,人類之後:第三屆媒介物質性論壇

作者

  • 彭姿敏、馬茗匯、許靜雯
  • 廖又弘、徐唯翃
  • 陳加欣
  • 賴宜君、陳唯一、蕭之晴
  • 林宇豐、陳加欣
  • 吳佩容、廖又弘、錢慜悅
  • 賴宸諭、蕭茿元、林星瑜
  • 賴宜君、陳思彤、李沛瑄
  • 黃藝萍、吳思穎(李峻德教授合著)
  • 林韋宏、林佳蓉、曾湘洳
  • 徐唯翃、關永鎮、林華恩
  • 陳思彤、李沛瑄、賴宜君
  • 許馥嘉、蕭之晴、許文欣
  • 李沛瑄、賴宜君、陳思彤
  • 錢慜悅、吳佩容、馬茗匯
  • 江惠翎、廖又弘、鍾宜蓁、田詠葳
  • 林佳蓉、陳鈺奇、徐唯翃
  • 游文靜、錢慜悅、羅敏
  • 許靜雯、馬茗匯
  • 林華恩、林韋宏
  • 陳鈺奇、廖又弘、臧雨儂
  • 關永鎮、曾湘洳、林韋宏
  • 林怡秀、游欣穎
  • 曾懷寬
  • 鍾宜蓁、沈夏(李峻德教授合著)
  • 黃藝萍、吳思穎(李峻德教授合著)

論文名稱

  • 媒體疫情關注、焦慮情緒、風險感知與預防行為關聯
  • 探討行動擴增實境導航的2D和3D介面之使用者經驗
  • 越靠近越親密:位置揭露與親密關係之研究——以Zenly為例
  • 收回前請三思:探討使用 LINE「收回訊息」功能對網路交友的不確定性與未來互動預期之影響
  • 新型態 MV 體驗,探討互動性、敘事性對於閱聽人沈浸感、移情、態度與行為意圖的影響
  • 以情境危機溝通理論(SCCT)看組織應對社群媒體之錯誤資訊與留言
  • AR 導航安全嗎?探討行人的尋路策略差異對於使用 AR 導航及 2D 地圖的尋路能力及安全性之影響
  • 真的能專注嗎?以遊戲畫設計元素探討番茄中PAPP對使用者自我調節與拖延研究–以《Forest專注森林》為例
  • 使用者對心理健康諮詢聊天機器人之社會臨場感和信任感感知研究–以Wysa為例
  • 錯頻怎麼辦?探究通訊軟體LINE的人際衝突情境下收回訊息行為與關係強度對閱聽人負面情緒及關係滿足的影響
  • 影響虛擬實境運動遊戲之行為意圖探討:以 Beat Sabar 為例
  • 認同不僅要分享:初探長輩圖的分享與製作對成功老化之影響
  • 探討訂閱偶像訊息為粉絲與偶像間帶來的擬社會互動變化:以Bubble為例
  • 看不見更迷人?談數位語音平台Discord的社群互動與認同
  • 疫情讓我「快易通」— 行動健康科技的接受與顧慮
  • 即時通訊中的互動迴避策略初探以 — LINE為例
  • 你記得的都是真的嗎?網路新聞標題中情緒與誤導訊息對錯誤記憶的影響
  •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疫情間學生線上視訊軟體使用滿意度:以Google Meet為例
  • 又種樹又專注?以科技接受程度與廣告框架探討消費者使用「FOREST 專注森林」APP意象之影響
  • Stand by me:以人類品牌理論探討同志Youtuber的依戀轉移
  • COVID-19新聞中的抗疫密碼:恐懼訴求與訊息面相對COVID-19疫苗接踵態度的影響
  • 「摯」力大考驗:探討Instagram摯友功能對給予社會支持與促進對方採用之互惠效果
  • Why did you/I read but not reply? IM users’ unresponded-to read-receipt practices and explanations of them
  • Personalit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fear-induced communication: Examining young adults’ intentions toward the prevention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Taiwan.
  • Miro,我可以信任你嗎?使用線上白板協作工具的信任感對於溝通和創意品質的影響
  • 校園健康諮詢聊天機器人角色設定

2021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研討會名稱

2021美國行銷學會冬季學術研討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Winter Academic Conference)

 

 

 

 

2021在數位傳播與智能化大爆炸中創新國際研討會

 

TAICHI2021第七屆台灣人機互動研討會

 

2021數位傳播-賽博光廊暨飆心立藝學術研討會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解封傳播:傳播學的本土化與實踐

 

 

 

 

 

 

 

 

 

 

 

 

 

 

 

 

 

 

 

 

 

 

 

 

 

 

 

 

 

 

 

2021年「新媒體時代下的文化衝擊與社會責任」國際研討會

 

 

中華新聞傳播學術聯盟「2021年第12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2021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行為聯網」

 

 

 

 

 

 

 

 

 

 

 

 

 

 

 

 

2021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台灣文化政策智庫中心

 

 

2021 第一屆全球音像藝術研討會:視域進化

作者

  • 劉威麟(黃惠萍教授合著)
  • 黃藝萍、胡逸飛、鄭任妤
  • 林俊廷、黃藝萍(李峻德教授合著)
  • 余世章
  • 張采萱、馬茗匯、王允庭
  • 陳亭安、鄭宇芯、謝婷昀
  • 傅湘妮、李采紋(黃惠萍教授合著)
  • 謝婷昀、王允庭、傅湘妮
  • 許玟心、蘇耘萱、許立融
  • 蔡捷宇、沈夏
  • 鍾國暉
  • 蘇耘萱、林蕙雯、李睿廷‍
  • 陳亭妤、游郁慈、鍾宜蓁
  • 張采萱、馬茗匯、王允庭
  • 王允庭、謝婷昀、鄭宇芯
  • 吳承遠、許立融、謝婷昀‍
  • 沈夏、賴嬿阡、吳承遠‍
  • 游郁慈、許玟心、陳亭妤
  • 鄧玉羚、曾鴻
  • 賴嬿阡、吳承遠
  • 王嘉瑄、田詠葳、蔡捷宇
  • 蔡捷宇
  • 田詠葳、王嘉瑄、沈品妤
  • 曾鴻
  • 許立融、賴嬿阡、謝婷昀
  • 陳思翰、陳亭安
  • 王嘉瑄
  • 吳詩茗、徐暢、許靜雯
  • 簡廷恩、黃詩云、林俊延
  • 徐暢、許靜雯、吳詩茗
  • 馬茗匯

論文名稱

  • What expectations have been confirmed? Clarifying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congruity with task-technology fit and online/offline features for the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mobile shopping apps.
  • 以危機情境溝通理論分析兩岸公眾人物醜聞後的危機傳播效果
  • 我該相信他(她)/它,信任研究應用於聊天機器人
  • 活到老,玩到老:以機器人為媒介鼓勵長者從事認知活動
  • Podcast 元年:探討 Podcast 創作者的行為意圖
  • AI 時代與虛擬網紅- 檢視使用者追蹤行為與使用意願
  • 社群媒體 HASHTAG 特色對消費者態度與行為影響初探
  • 網路「隱私矛盾」現象再思考:以大眾人際傳播模型探討Instagram之隱私管理功能使用行為
  • 疫情訊息影響了誰? 探討新冠狀肺炎新聞的第一與第三人效果
  • 你聽的是Podcast還是資本的鼓噪:以推敲可能模式透析Podcast節目類型與不同廣告訴求間的交互作用
  • 你也在搶嗎?以保護動機理論探討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之下的替代商品搶購行為
  • 從廣告價值模型初探網紅追蹤人數及主題標籤之廣告效果
  • 與虛擬主播做朋友? 探討閱聽眾對於虛擬主播 VTuber 擬社會互動的滿足
  • Podcast 元年:探討 Podcast 創作者的行為意圖
  • Instagram放閃有事嗎?從人際相像性與閃照親密度探討動機推測與社會規範對閃照印象形塑之影響
  • 你的交友軟體刪了幾次,又載了幾次?-以IS接受後持續採用模式、依附風格與不當使用探討交友軟體的「刪載行為」
  • 買啦,哪次不買!迷因廣告,你買單嗎?—— 以ELM探討迷因行銷的廣告效果
  • 擴增實境與電子口碑對品牌態度與購買意圖之影響:以IKEA Place為例
  • 印象管理策略跟分享意圖的關聯:檢視圖文作家的臉書貼文風格
  • 是糾正還是加深誤解?以不同的更正方式檢驗逆火效應-以「萊豬議題」為例
  • 星座運勢是偽科學嗎-以第三人效果檢視之
  • 人心換人心,你重我就沉:從貼圖使用情境探討降低不確定性理論對趨同行為之影響
  • 免費可以養付費?以雙重中介假說和數位生活型態探討Spotify使用者的訂閱意願
  • 以遊戲化八角框架與擬社會互動初探《動物森友會》NPC與玩家的互動歷程
  • 耳道經濟的崛起:以一致性和雙碼理論檢視閱聽人對Podcast內容與產品置入的記憶、態度及採用意圖
  • 機器人報你知?以新聞聊天機器人降低人們對於萊豬議題的極化態度
  • 迷與新科技 -以擬社會互動、擬社會關係與期望確認模型探討Lysn Bubble
  • 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公眾綠色行為的的轉變—以「螞蟻森林」為例
  • 討拍能否刷存在?以資溝理論探討影響討拍文回應意願之因素—以 Instagram 限時動態為例
  • 影響疫情中兩岸餐飲外送平台使用意圖之因素—以 Foodpanda 和美團外賣為例
  • 探討虛擬人像在不同社群媒體平台的使用意向-以 LINE 和 Facebook 為例

2020年期刊和研討會論文發表

期刊名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

  • 許靜雯(林沛澧教授合著)

論文名稱

線上遊戲中女性氣質之研究:以職業女子電子競技玩家為例

研討會名稱

第103屆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學會年會(103r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AEJMC)

 

第15屆傳播管理發展與趨勢學術研討會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跨界融合傳播研究新典範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

 

 

 

 

 

 

 

 

 

 

 

 

 

 

 

 

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與行銷創新學術研討會

作者

  • 曾懷寬
  • 吳冠穎、賴芷媛、林怡秀
  • 余世章、林容伊、吳冠穎
  • 文品堯、陳思翰、余佳靜
  • 毛占瀟、蘇婷、陳天昂
  • 余佳靜、文品堯、陳思翰
  • 周均澤、蘇可柔、李炫竺
  • 林俊延、高谷豪
  • 林蕙雯、傅湘妮、周均澤
  • 洪楷筑、彭晟庭
  • 陳天昂、毛占瀟 、蘇婷
  • 黃詩云、林俊延、簡廷恩
  • 鍾國暉、簡廷恩、黃詩云
  • 李睿廷、鄭宇芯、方泓升、張馨允
  • 李睿廷、鍾國暉、蘇可柔
  • 陳亭安、蘇可柔、陳思翰
  • 黃詩云、余佳靜、文品堯
  • 簡廷恩、余佳靜、林俊延
  • 蘇可柔、陳亭安、鍾國暉
  • 蘇婷、陳天昂、吳冠穎
  • 蘇婷
  • 林怡秀、賴芷媛
  • 賴芷媛、林怡秀、黃雅文
  • 賴芷媛、林怡秀、池姵萱

論文名稱

  • Fake news or alternative facts? Veracity assessment of the content and comments of unfamiliar news.
  • 電影類型與影評影音懶人包風格之情緒說服研究
  • 數位廣播APP「外部因素」對使用者的態度及黏著度影響之研究
  • 虛擬飯局能撫慰人心嗎?探討閱聽眾觀看吃播影音之使用與滿足
  • 網生代彩虹屁:愛你我就誇誇你 ——鎮魂女孩的粉絲圈層研究
  • 以遷移理論初探反送中事件對台灣民眾亡國感之影響
  • YouTube 縮圖特色之社群傳播效果初探:以娛樂、教育、音樂與遊戲類頻道為例
  • 長輩引領流行:以社會資本觀點探討長輩圖的分享與使用
  • 和我一起讀書吧! 檢視觀看讀書直播之使用與滿足研究
  • 不同型態廣告一致性對廣告效果的影響:以語言及自我一致性為例
  • 社交媒體貼圖的使用與展演及人格特質關係——比較兩岸大學生即時通訊軟體使用之差異
  • 不為人知的危害:以第三人效果初探電子菸及其二手菸對閱聽人的影響
  • 越看越不滿?以政治反感探討政治幽默影片觀看頻率對2020總統大選感受的影響
  • 以恐懼訴求與第三人效果探討模仿網紅行為‍
  • 檢視「一支穿雲箭」的採用意圖:以創新傳佈理論和政治傾向探討
  • 如果面試你的是 AI,你服不服? 以違反預期理論探討面試官可信度及評分認知與態度
  • 「監視」有助於感情升溫嗎?以關係不確定性初探伴侶間溝通模式經由使用小帳對親密關係滿意度之影響
  • 寂寞的中高齡世代:以情緒性及社會性寂寞,探討人格特質與社群圖像使用行為間的關聯
  •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初探 Instagram 隱藏讚數對貼文焦慮與頻率的影響
  • 疫情報導中黨媒與市場化媒體的媒體間議題設定效應──以人民日報及財新網為例
  • 為何炫富?大學生炫耀性消費行為意圖探究
  • 「廣播時代又回來了?」以延伸型整合科技接受模型探討 Podcast 使用者採用因素
  • 粉紅色有沒有用?女性候選人的色彩運用於政治行銷之能力形象初探—以 2018 九合一選舉為例
  • 台灣基督宗教信徒在 Facebook 的意見表達—以同性婚姻合法化為例

2019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研討會名稱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後真相時代的辯證、矛盾與反思

 

 

 

 

 

 

 

 

 

 

 

 

 

 

 

第69屆國際傳播學會年會(6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

媒體與傳播研究國際學會年會(The annual conference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AMCR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數據資本主義的機會與隱憂

 

 

 

 

 

 

 

 

 

 

 

 

 

 

 

 

 

 

 

 

 

第16屆傳播與媒體生態學術研討會

 

 

 

 

 

2019數位傳播-賽博光廊暨飆心立藝學術研討暨作品發表會

 

 

 

2019年「媒介與環境」國際學術研討會

作者

  • 李藝丹、余夢甜
  • 林容伊、陳晨、游善芸
  • 梁皖茵、吳岳庭、林容伊、
    楊采翎
  • 游欣穎、張又驊、汪佳儀
  • 黃雅文、吳冠穎、梁皖茵
  • 董曣棋、李宥潔、賴芷媛
  • 劉庭瑜(黃惠萍教授合著)
  • 彭晟庭、陳雅璇(吳泰毅、David Atkin教授等合著)‍
  • 曾懷寬(李秀珠教授合著)

 

  • 楊曉彤、汪佳儀、吳冠穎
  • 張又驊、游欣穎、林宇豐
  • 黃雅文、蘇煒翔
  • 羅文宜、高憶瑄
  • 林宇豐、林怡秀、陳晨
  • 林容伊、林宇豐
  • 高谷豪
  • 池姵萱、李藝丹
  • 吳岳庭、梁皖茵、賴芷媛
  • 余夢甜、李藝丹
  • 李宥潔、張又驊、董曣棋
  • 汪佳儀、余世章
  • 陳雅璇
  • 汪佳儀、楊曉彤、張晏嘉
  • 陳晨、池姵萱

論文名稱

  • 無法抗「劇」的廣告:網路戲劇的廣告情境關聯性對廣告效果與持續觀看意圖之影響
  • 你被限時動態綁架了嗎?Instagram限時動態使用動機與行為研究
  • 人格特質於Instagram的自我呈現策略及圖像社交研究
  • 網路影片塑造的「真」柯文哲面貌:以內容分析法探討柯文哲官方YouTube頻道影片之影像風格
  • 2018市長候選人FB粉專貼文特色之社群效應─以北科P南菜販為例
  • 抖音熱潮?以模仿同形探討抖音的集體模仿行為意圖
  • 台灣獨立樂團Facebook粉絲專頁樂迷的擬社會互動、忠誠行為與自我認同
  • Comparing and modeling: Verifying the social influences of fitspiration on male Instagram users’ workout intention‍
  • Forceful languages and their effects on persuasiveness: Using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theory to examine the issue of 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 性別意識之語藝分析:以女人迷臉書粉絲專業形塑幻想主題為例
    *最佳學生論文佳作獎
  • 我Pay!台灣行動支付採用因素的再發現:以LINE Pay為例
  • 越「派」越受歡迎?台北捷運線角色代言人對品牌之影響
  • 人生好難,厭給誰看?以「延伸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厭世貼圖的使用行為
  • 高手在民間:以違反預期理論探討翻唱作品的態度與行為
  • 梗在哪裡?以道德情緒及心理距離探討觀看地獄梗圖感知‍
  • 暴力手遊中女玩家使用行為之初探:以《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手遊為例‍
  • 分心世代:檢視人格特質與媒體多工者之使用與滿足‍
  • 都是新科技惹的禍?論新科技對學業拖延之影響‍
  • Instagram限時動態廣告生動性與資訊性之廣告效果初探‍
  • 〈聊天機器人有效嗎?以期望確認理論看聊天機器人的滿意度與持續使用意願〉‍
  • 〈MV預告片與消費者態度及行為之初探:以韓國流行音樂為例〉
  • 〈你/妳是腐男腐女嗎?-以社會文化性閱聽人分析看台灣BL網路劇閱聽人〉
  • 〈探討不同類型的非店舖購物與衝動購物及人格特質之相關性〉
  • 〈我是閱聽眾,也是創作者--以接收分析理論探討彈幕對閱聽人之互動娛樂效果〉

2018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研討會名稱

TAICHI 18第七屆台灣人機互動研討會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媒體匯流風的再思考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演算世界

作者

  • 鄭琪臻、Yi-Wei Lai, Yi-Feng Hsu, Yen-Ting Lin and Ting-Yu Lin
  • 鄭琪臻(李峻德教授合著)
  • 黃筱婷   吳秉穎   鄭琪臻
  • 吳秉穎、黃筱婷
  • 江彥節、 史惠如、洪逸庭
  • 胡逸飛、南甘霖、鄭任好
  • 鄭任好、徐于涵
  • 黃筱婷、吳秉穎 、史惠如
  • 張庭瑋、游善芸、張依茜
  • 范毓婷、江彥節、古偉助
  • 史惠如、鄭任好、彭晟庭
  • 游善芸、徐于涵、董音
  • 胡逸飛、江彥節、范毓婷
  • 彭晟庭、范毓婷、張庭瑋

論文名稱

  • A System That Assist Family Caregivers Of Olders With Dementia
  • 輔助桌遊設計之酷獵研究卡牌實現
  • 飢餓行銷與第三人認知對購買意願之影響
  • 網路紅人直播影片持續觀看與分享行為之研究
  • 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檢視美妝YouTube網路影音平台之使用與滿足
  • 善因行銷與網路口碑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
  • 社群網站中的個人展演行為:比較臉書及微博之差異
  • 比較下的產物-以社會比較理論探討Instagram使用心理反應與持續使用行為
  • 愈廢愈愛看:廢但有趣的認知情感雙歧態度-以Instagram限時動態為例
  • 以理性行為理論架構為延伸,論觀看社群發文後之從眾行為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意圖
  • 生動性寫作、情緒與危機傳播:檢視危機事件之生動性寫作與情緒對組織態度與行為意圖之影響
  • 我超討厭中配!中文配音對觀看韓劇享樂沉浸與持續觀看意圖之影響
  • 線下體驗與線上購買,消費者offline to online之動機探討-以「快時尚」品牌GU為例
  • 我在主場!以2017臺北市大運探討國人線上線下的參與行為

2017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研討會名稱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傳播的創新研究=傳播+?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TAI CHI’17

作者

  • 南甘霖、朱柏蓉、楊佩珊‍
  • 劉威麟、陳俊元
  • 陳堯棋、方維妮、廖宜珈
  • 胡舜詅(陳延昇教授合著)
  • 徐于涵、鄭乃嘉、李孟軒‍
  • 李孟軒
  • 徐于涵、李孟軒
  • 廖珮羽、徐于涵
  • 劉怡辰、張依茜、劉威麟
  • 鄭琪臻、廖珮羽

論文名稱

  • 出門不必掏錢包:檢視影響台灣行動支付採用之因素
  • 在家看電影:以創新傳佈觀點探討使用者對線上影音平台的購買意願
  • 台灣網路新聞與外傭:媒體再現與後殖民主義論述中的他者景觀
  • 醫療戲劇中的醫護形象差異與不對等的醫病溝通
  • 奔跑吧Walkr!運動遊戲APP中的社交功能對自我認同之影響-以Walkr為例‍
  • 分秒必爭搶好物!以現流海鮮為例-探討社群媒體直播拍賣使用經驗
  • 你hold得住情緒嗎?探討在不同危機類型下情緒與組織危機策略對公眾反應之影響
  • 長輩「Line」著你?!探討違反預期程度差異對Line溝通滿意度之影響
  • 從動機與計畫行為理論看美妝Youtuber影片對消費者產品態度和購買意願的影響‍
  • Use “Gift &Bomb” as metaphors for the notion of health: Take “Health Keeper” prototype app design for instance

2025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斐陶斐榮譽會員

獲獎人

陳信祐

獲獎相關資訊

斐陶斐榮譽學會

2024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112年度王惕吾先生新聞獎學金

 

113年度陳博生先生新聞獎學金

獲獎人

鄭雅嫚

 

江亭儀

2023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學生傑出貢獻獎(才藝類)

 

斐陶斐榮譽會員

 

第二屆「ACT夢想家ESG影響力計畫」

 

第六屆華文公關一生創意提案競賽一佳作

獲獎人

關永鎮

 

關永鎮

 

蘇耘萱、翁麗郡、賴思羽、洪詩喻、葉芝伶

 

關永鎮、陳彥云

獲獎相關資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斐陶斐榮譽學會

 

一網打盡:用科學玩運動

 

 

將來大冒險 – 將來銀行公關企劃

2022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斐陶斐榮譽會員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優勝

獲獎人

  • 鄭乃嘉
  • 賴宜君、陳唯一、蕭之晴

獲獎相關資訊

  • 斐陶斐榮譽學會
  • 收回前請三思:探討使用 LINE「收回訊息」功能對網路交友的不確定性與未來互動預期之影響

2021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佳作

 

斐陶斐榮譽會員

獲獎人

  • 蔡捷宇
  • 簡廷恩

獲獎相關資訊

  • 〈人心換人心,你重我就沉:從貼圖使用情境探討降低不確定性理論對趨同行為之影響〉
  • 斐陶斐榮譽學會

2020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優勝

獲獎人

  • 黃詩云、余佳靜、文品堯

獲獎相關資訊

  • 〈「監視」有助於感情升溫嗎?以關係不確定性初探伴侶間溝通模式經由使用小帳對親密關係滿意度之影響〉

2019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捷運車站設計策展大賽—最佳科技應用獎

 

 

 

 

聯合利華商業競賽榮獲大中華區—亞軍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佳作

獲獎人

  • 羅禾淋老師、陳加欣與應藝所的蕭言軒、許宜蓁、郭采瑀

 

 

 

  • 張又驊、董曣棋、周均澤
  • 楊曉彤、汪佳儀、吳冠穎

獲獎相關資訊

  • 「一家之寵」參賽作品關注寵物與人類社會日常的交集,並善用新媒體與新科技以提供民眾新鮮體驗,包含互動光牆、FRP大型陪伴動物模型、休息區寵物打卡點、腳印與寵物語言轉譯投影互動區等,並規劃結合東森寵物雲的服務,使民眾參觀展品的同時能接收到更多寵物相關資訊。
  • 透過市場調查與使用者研究提出台灣頭皮護理市場洞察報告與B2B、B2C、快閃活動三項商業提案
  • 〈性別意識之語藝分析:以女人迷臉書粉絲專頁形塑幻想主題為例〉

2018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財團法人平安菁英教育基金會

 

 

斐陶斐榮譽會員

獲獎人

  • 彭晟庭
  • 陳俊元

獲獎相關資訊

  • 菁英獎學金
  • 斐陶斐榮譽學會

2017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優勝

 

斐陶斐榮譽會員

 

 

聯合報系基金會

獲獎人

  • 徐于涵、李孟軒以及政大的賴以潔
  • 呂佩錡
  • 張依茜

獲獎相關資訊

  • 〈你hold得住情緒嗎? 探討在不同危機類型下情緒與組織危機策略對公眾反應之影響〉
  • 斐陶斐榮譽學會
  • 王惕吾新聞獎學金

2016年獲獎榮譽

獲獎獎項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學生組最佳論文

獲獎人

楊佩珊、黃博億、許庭瑜

獲獎相關資訊

探討情境學習對科學興趣之影響--以醫療劇《麻醉風暴》為例

2024 新生茶會

碩一碩二相見歡!為了剛進入研究所、對於未來還懞懞懂懂的新生們,傳播所在上學期初舉辦新生茶會活動,除了讓大家對傳播所的教授們有更多認識、培養新生間的感情,也讓學長姐們傳承寶貴的經驗,解答各種疑難雜症喔!

2
2
2

2023 野餐活動

與老師、同學們在青青草地上野餐、聊天,一起享受一個美好舒適的下午!

2
2
2

2023 聖誕節晚會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傳播所的大家庭一同聚集,互相交換禮物、分享節慶的喜悅,在寒冷的節日中彼此祝福,也在這年末將近的時刻,一起展望未來。

2
2
2

2021 傳播所工作坊

傳播所於每學年度上學期舉辦「傳播所工作坊」,介紹傳播所的教學領域和未來發展,邀請所有對傳播所有興趣的人,一起來認識傳播所!

2
2
2

2
2
2

學生未來發展